研究報告:旅游養老等新型地產將成新增長點
添加時間:2017-01-16 08:40:52作者:來源:
<p>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1月13日,平安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與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編寫的2017年地產金融白皮書《新型地產發展趨勢及投融資模式研究》在深圳發布。白皮書指出,傳統地產增速趨緩,新型地產的發展空間巨大。隨著融資模式的創新,新型地產更趨向直接融資,通過地產基金、結構化融資、并購金融、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模式,新型地產未來的增長速度將大幅加快。<br />
<br />
<span style="color: rgb(255,41,65)"><strong> 新型地產有較大增長空間</strong></span><br />
<br />
過去3年,平安銀行發布的地產金融白皮書分別聚焦城鎮化、城市群發展、房地產資產證券化及投融資模式創新等重大主題,已成為國內房企和金融機構經營布局的重要參考。<br />
<br />
這是平安銀行連續第四年發布地產金融白皮書。本次白皮書是基于對未來房地產發展趨勢的預判,著力研究了新型地產的發展空間、模式、案例、趨勢及投融資方式,探索未來與我國消費升級需求、產業升級需求和資產配置優化需求相適應的房地產新業態。<br />
<br />
報告指出,以住房和商業地產為主的傳統地產發展趨緩,而與此同時,與我國消費升級需求、產業升級需求和資產配置優化需求相適應,新型地產應運而生并逐漸興起。<br />
<br />
“新型地產是區別于傳統的、增長乏力的地產業態,是未來有較大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地產業態。對未來地產發展前景的判斷,行業內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一定的歸納:產業地產、主題地產、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工業地產、復合地產等。”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專題演講中這樣定義新型地產。<br />
<br />
新型地產“新”在哪里?一是增長速度快。盡管規模小,但呈現出傳統地產不可比擬的高速增長態勢;二是基于市場細分下出現的業態。如在傳統的住宅市場出現的長租公寓,滿足了對居住品質有要求的租賃需求;在傳統的寫字樓市場出現的共享辦公,滿足了小企業對辦公空間高品質、靈活度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在地產開發基礎上附加了大量服務內容。傳統地產以提供空間為主,配套以基本的物業服務,而新型地產則在提供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所面對客群對服務的需求。 <br />
<br />
<span style="color: rgb(255,41,65)"><strong> 新型地產注重個性化需求</strong></span><br />
<br />
秦虹指出,目前傳統地產開發整體供需趨于飽和,發展趨緩,后續增長將進入調整期,但在市場細分趨勢下,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新型地產業態增長速度較快,未來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br />
<br />
新型地產主要分為辦公物流類、居住養老類、商業旅游類。我國新型地產的創新趨勢體現在幾方面,一是個性化:注重不同群體差異化需求的挖掘;二是重經營:通過資產管理獲得收益;三是產品+服務:通過增值服務開拓盈利空間;<br />
<br />
以長租公寓為例可以看出新型地產的特點。雖然這些長租公寓房間不大,規格大都是迷你型,但年輕人注重的床、衣柜和鞋柜卻很大,廚房、衛生間、淋浴系統配置高端。此外,針對年輕白領對品質生活的要求,公寓里提供無死角的高速WIFI、溫馨的公共大廳、浪漫的屋頂花園、健身中心,在垃圾、回收機上的細節里則處處體現出低碳環保的理念。<br />
<br />
“這些總體設計和細節考慮,體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非常符合現代都市年輕白領的需求,因此很受市場歡迎。”秦虹指出,今后的新型地產創新,應針對不同群體需求進行差異化產品開發,以增值服務拓展盈利空間,“輕資產、重經營”。 <br />
<br />
<span style="color: rgb(255,41,65)"><strong> 融資模式創新為新型地產發展拓展空間</strong></span><br />
<br />
中國房地產市場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表現出相對獨特的驅動力和運行規律。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表示,未來房地產行業有三個關鍵詞值得特備關注:一是長效機制。對房企和金融機構來說,有長效機制,才能更好地進行策略安排。他預測,“從2017年開始,長效機制會先行在土地供應上著力。”<br />
<br />
其次是行業整合。房地產行業由“黃金”向“白銀”過渡,整合是大主題。“行業整合將在一二線城市加速展開,而隨著土地價格大幅提升及大型房企間強強聯手,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將大大壓縮,‘強者恒強’及寡頭化雛形會愈發明顯。”<br />
<br />
第三個關鍵詞是房企轉型。“環境在變,市場在變,已不容許企業在原有模式上停留太久。無論是縱向延伸產業鏈,還是橫向跨業融合,或線上線下一體化等,都具探索價值。”胡躍飛說。<br />
<br />
與新型地產相適應的是融資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融資模式需要不斷創新。秦虹指出,今后的新型地產創新,應多運用直接融資渠道,“新型地產在運營管理上,以輕資產為主,如包租、資產托管;盈利模式上,為租金差價和增值服務收費;融資模式上不妨多鼓勵創業型公司VC和PE股權融資。”她指出,新型地產中的融資模式創新,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企業自投等模式,還有房地產基金、風險投資、股權合作、資產證券化等諸多模式。<br />
<br />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地產金融創新的實踐者,平安銀行在2013年成立了地產金融事業部,專注為房地產企業提供開發貸、地產基金、結構化融資、并購金融、銀團貸款、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資產證券化、債券承銷、財務顧問等綜合金融服務,目前累計資產投放已近4000億元。(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6px"><br />
</span></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