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利用社區現有公共設施或閑置物業資源,建成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區養老設施,上海將在更多社區推廣類似的模式,同時“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社區護理站”的意見即將出臺,將對社區托養機構提供醫療支撐。
昨日,早報記者在上海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提案活動中,了解到這一信息。
全市217家助老服務社
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上海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435.95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0.2%。
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為了滿足日趨迫切的老年人養老需求,在上海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過程中,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一直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點。
上海市民政局透露,上海從2000年開始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政策扶持,形成補貼制度、建立評估機制、組建服務隊伍、完善組織網絡、拓展服務項目、加快設施建設。目前,上海初步形成了以社區助老服務社、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為服務實體,上門、日間服務為主要形式,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全市16個區縣共有217家社區助老服務社,3萬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為30.2萬名老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約占上海戶籍老年人口的7.3%。其中,約12.9萬名老年人經評估得到政府提供的養老服務補貼。
自 2006年以來,上海將建設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列為市政府實事項目全面推進,重點解決生活在社區的高齡、獨居、純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的日常照護需求。目前,全市共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00多家,共為1.3萬名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2008年起,將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列為市政府實事項目。
目前,全市擁有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600多個,受益老年人近7.3萬名。同時,上海已組建起一支總人數為3萬多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還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養老服務需求評估信息系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補貼申請、評估、審批到服務管理、服務狀態跟蹤以及相關業務數據統計等,均已實現網上無紙操作。
居家養老設施布局不均
上海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尚未均衡,部分郊區農村設施比較缺乏,社區居家養老護理人員與需求存在較大缺口。他透露,接下來,按照專項規劃要求,上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將按照建筑面積每千人40平方米,兼顧15分鐘服務圈的要求,實現城鎮社區和農村社區全覆蓋,在街鎮層面,提供“一站式”綜合為老服務、統籌、連接各類社區為老服務資源。同時,“十三五”期間,上海將新增 500家社區托養機構,實現上千家的總量規模。
據了解,目前,上海老年照顧統一需求評估在試點的基礎上,已在全市面上推開。
同時,上海還將繼續開展“長老照護之家”試點,加快發展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通過改造利用社區現有公共設施或閑置物業資源,建成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區養老設施。在去年建設22家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推進,計劃新建50家。
東方早報記者 姜麗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