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旅游業對優美環境的天然依賴、對優美環境的價值提升,使發展旅游業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建設美麗中國,既為旅游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又對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過促進旅游業發展,建設“美麗產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歡迎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建設美麗中國與旅游業發展”筆談欄目,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把旅游業建成“美麗產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是宏偉大業、千秋偉業,要靠各行各業凝心聚力,“實干興邦”。建設“美麗中國”要靠全黨全民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建設“美麗中國”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只有把每一個產業建設美,把每一個地方建設美,才能真正建成“美麗中國”。旅游業是發展潛力、發展空間巨大的朝陽產業,是拉動力強、關聯度高的綜合性產業,是和人們的美好生活直接相聯系的產業,理應率先建成“美麗產業”。
旅游業是形象產業,很多人了解一個地方、一個國家都是從旅游開始的,通過旅游了解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通過接受旅游方面的服務感受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文關懷。從這個角度看,旅游形象其實就是城市形象、地方形象、國家形象。旅游業這一特性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提供美麗、宣傳美麗、影響美麗的產業。因此,把旅游業率先建成“美麗產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其意義遠遠超出了產業發展本身。
二、把旅游業建成“美麗產業”是旅游業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
與“美麗產業”的要求相比,旅游業本身還存在許多與“美麗”不相適應的地方。比如:
一些贏利手段不健康。旅游業作為一個服務行業,通過提供規范有效的服務獲取一定的利潤天經地義。但就整個行業而言,確實還存在把利潤看得高于一切,為了贏利不顧道義、不求質量、不講信譽、不擇手段的事。如擅自減少游覽景點,降低餐飲、住宿標準,以次充好,強迫購物等惡劣現象。
一些導游解說不規范。導游是一個高尚的職業,是團隊的靈魂,游客的依靠。她不但要組織游客安全有序地游覽,安排好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更重要的是向游客傳播關于目的地的知識。游客對一個地方的了解和相關知識的獲得大都通過導游的講解得來。但有的導游為了迎合游客,把野史當正史,把邪說當正說,誤導游客;有的用“黃段子”、“葷笑話”等低級趣味的東西取悅游客。
游客管理不到位。旅游市場是買方市場的客觀實際使旅游從業人員只能把游客奉為上帝,導致對游客管理的嚴重缺失。如有的游客對景點景物隨意觸摸攀爬、亂刻亂畫;有的游客亂扔垃圾;有的游客不適當地狩獵、采集、露營、野炊等,對旅游資源和自然生態造成破壞;有的游客不尊重目的地風俗習慣,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三、旅游業有率先建成“美麗產業”的基礎和條件
什么是“美麗產業”?筆者的理解是,它是生態的、自然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它給人們提供美麗的視覺感受,裝扮人們的美麗生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據此,旅游業最有條件率先建成“美麗產業”。
1.旅游業是離“美麗”最近的產業之一。首先,旅游業的核心產品就是景區景點,這些景區景點或是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具備生態美;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人文景觀,具備深厚文化積淀的人文美;或是仿照名山秀水、名畫名作的人造景觀,具備一種工整美。都給人提供美的視覺感受和心靈感知。其次,旅游活動走南闖北,跨洋過海,不但看遍美景,還嘗遍美食,使人們得到美好的味覺享受。與此同時,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接觸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各地的文化歷史,得到知識熏陶,心靈洗滌。正因為旅游業具有這些美好的特質,才使得它成為當今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成為人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使它具備了率先建成“美麗產業”的良好基礎。
2.旅游業是典型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業。應該說,“美麗產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旅游業充分地尊重自然,科學地利用自然,是對自然破壞最小的產業之一,是人的意志與自然規律有機統一、有效結合的產業。旅游業利用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產品、發展經濟、推動就業、促進社會和諧,比發展工業對自然和環境的破壞小,比發展農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高,是對生態和自然利用率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產業。旅游建設本身要求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不但不會破壞環境,而且還能優化美化環境,因此,旅游業也是對自然環境反哺率最高的產業。
3.旅游業有建成“美麗產業”的發展氛圍。黨的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后,盡管對“美麗”各有各的理解,但一說到建設“美麗中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旅游業;一說到產業轉型,人們想到的也是旅游業;一說到低碳經濟,人們想到的還是旅游業。這說明旅游業在人們的心目中,己經是“美麗產業”、低碳產業,或者是離這些目標最近的產業,同時,也說明人們對旅游業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進程中寄予厚望。盡管旅游行業本身還存著種種與建設“美麗中國”不適應、不協調的現象,但整個行業,都希望把產業建設好、把行業發展好,對建設“美麗中國”有著高漲的熱情。旅游業從一開始就沿著美麗、低碳的道路前行,積累了建設“美麗產業”的豐富經驗,儲備了大量人才,完全有條件把旅游業率先建成“美麗產業”。
四、堅定信心,努力把旅游業率先建成“美麗產業”
1.必須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五位一體”是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要求,是對建設“美麗中國”的總要求,也是將旅游業建成“美麗產業”的總要求。旅游業必須圍繞這個總要求進行建設和布局,充分發揮旅游業在經濟建設中的引擎作用,在政治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在文化建設中的融合作用,在社會建設中的和諧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先導作用,在建設“美麗中國”中的引領作用。
2.必須堅持“自然為本、生態為先”的發展理念。“天藍、地綠、水凈”是黨的十八大對“美麗中國”的生動描繪。這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更是建設“美麗產業”的目標。將旅游業建成“美麗產業”,就是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牢固樹立“自然為本、生態為先”的理念,敬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合理有序地開發自然、及時有效地反哺自然。使我們的旅游產品更加生態,旅游設施更加環保,旅游經濟更加低碳。
3.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游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既要注重硬件上的美麗,更要注重軟件上的美麗,把“美麗產業”的要求貫穿于旅游業的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全過程。既要注重生態的美,更要注重人性的美,把人本化的設計、人文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務體現在旅游業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既要注重產品的美麗,更要注重服務的美麗,把團隊當家庭,把游客當親人,給予親人般的關懷、家庭般的溫暖。既要注重經濟效益,更要注重行業美譽,依法依規經營,合理合法賺錢,以產品質量換紅利,以服務質量換信譽。
4.必須堅持“依法、規范”的發展路徑。要完善旅游法規,使旅游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法有規可依。要加強行業標準的建設,把“美麗中國”、“美麗產業”的要求貫徹到行業的標準之中。要完善發展機制,制定激勵措施,從資金、信息、人才等各個方面鼓勵、推動“美麗產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