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發展10個目標
到2020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0/10萬,減少地區間健康狀況的差距;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衛生服務可及性和公平性;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減少居民疾病經濟風險;控制危險因素,遏制扭轉和減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強化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加強監測和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依靠科技進步,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實現重點前移、轉化整合戰略;繼承創新中醫藥,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在保障居民健康中是作用;發展較快產業,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衛生服務需求;履行政府職能,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衛生總費用占GDP總額的6.5% -7%.
三類優先領域21項行動計劃
第一類,針對重點人群的行動計劃有三項,包括母嬰行動計劃,改善貧困地區人群健康行動計劃,職業健康行動計劃;
第二類,針對重大疾病行動計劃有三項,包括重點傳染病控制行動計劃,重點慢性病防控行動計劃,傷害就監測和干預行動計劃。
第三類,針對健康危險因素的行動計劃四項,包括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計劃,減少煙草危害行動計劃;
第四類,針對衛生發展、“病有所醫”行動計劃九項,包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衛生人力資源建設行動計劃,促進合理用藥行動計劃,保障醫療安全行動計劃,公共安全和衛生應急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創新計劃,國家健康信息系統行動計劃,中醫藥傳統醫學行動計劃,發展健康產業行動計劃。
8項政策措施建議
1、 建立促進國民健康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形成醫療保障與服務統籌一體化的“大衛生”行政管理體制;
2、 健全法律支撐體系,依法行政;
3、 適應國民健康需要,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模式,從注重診療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實現關口前移;
4、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投入正常與機制,通過增加政府投入和社會統籌,將個人現金衛生支出降低到30%以內;
5、統籌保障制度發展,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籌資標準和補償比例,有序推進城鄉醫保制度統一、管理統一;
6、實施“人才強衛”戰略,提高衛生人力素質;
7、充分發揮中醫藥傳統醫學優勢,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
8、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