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1.1本規范適用于全國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休閑農莊的規劃建設。
1.2休閑農莊按用地規模可分為小型農莊(5h㎡以下)、中型農莊(5 h㎡至100 h㎡)、大型農莊(100 h㎡至200 h㎡)、特大型農莊(200 h㎡以上)。
1.3 休閑農莊規劃建設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與規范的規定。
2 、術語
2.1休閑農莊
是指以山林、田園、湖泊、溪流、水庫等自然景觀資源為依托,以農、林、牧、漁等特色農業生產、加工、經營為基礎,以鄉土文化、農作生產、農村生活為引線,集生產、加工、經營、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生產、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業企業形態。
2.2 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也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形態。
2.3 休閑活動
在休閑農莊內開展的觀光采摘、休閑垂釣、節事節慶等休閑旅游活動。
3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9664文化娛樂場所衛生標準
GB 9667游泳場所衛生標準
GB/T 15971-1995導游服務質量
GB 16153飯館(餐廳)衛生標準
GB/T 10001.1-2006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1部分:通用符號
GB/T 10001.2-2006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2部分:旅游休閑符號
GB/T 15566-2007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
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 18406.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18406.2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 18407.1農產品安全質量 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
GB 18407.2農產品安全質量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
4、總體布局要求
休閑農莊布局必須全面貫徹遵循有關各項方針、政策及法規。
總體布局的定位應在充分分析各種功能特點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合理組織各種功能系統,既要突出各功能區特點,又要注意農產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區之間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4.1充分體現出提供農產品為主的第一產業生產、保護與維持生態環境平衡以及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的3層次功能。
4.2從全局出發,統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園區空間,因地制宜地滿足觀光采摘、休閑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種功能需要。
4.3適當結合城郊休閑、農園生活和生產體驗、鄉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產的基礎設施,完善每個環節的高科技含量,配備各種旅游配套設施,以滿足游客的旅游觀光休閑需要。
4.4總體布局要兼顧軟、硬件建設,而且要注重兩者互相配合,以發揮建設示范作用。
4.5統籌規劃,分期建設,有計劃地分期實施,要有長遠觀點,逐步建設為今后發展留有余地。
5、建設內容
5.1整體環境
5.1.1整體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
5.1.2整體環境優美,樹木花草(包括農作物)占陸地面積的50%以上。
5.1.3建筑外觀、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間尺度與周圍環境協調。
5.1.4有完善的游覽系統
5.1.5園內無裸土,無荒地。
5.1.6水面無污染
5.1.7公共場所無垃圾雜物
5.2功能分區
根據休閑農莊綜合發展需要,結合地域特點,應因地制宜設置不同功能區。
規劃分區大體上包括入口區、服務接待區、科普展示區、特色品種展示區、精品展示區、種植采摘區、引種區、休閑度假區、生產區、設施栽培區等十二個區。
休閑農莊必須劃分入口區、服務接待區、種植采摘區、生產區四區。
5.2.1 入口區
用于游客方便入園的用地,大型休閑農莊一般建設兩至三個入口。
主入口區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車場、服務建筑、導游牌、假山水池等。
5.2.2 服務接待區
用于相對集中建設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醫療等接待服務項目及其配套設施。
此區可規劃建設辦公樓、游客服務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車場等。
5.2.3 科普展示區
是為兒童及青少年設計的活動用地,以科學知識教育與趣味活動相結合,具備科普教育、電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5.2.4特色品種展示區
以各種不同的具當地特色的農業品種植展示區,為觀賞性較強品種展示空間。
5.2.5 精品展示區
為精品農業種植區,可滿足高端層次觀光采摘者的要求。
5.2.6種植采摘區:
此區面積最大,是休閑農業園的基本用地。
種植采摘區可以分為不同果品的采摘區,在景觀營造上應保留農田景觀格局,在不破壞農業景觀的基礎上規劃建設適當的園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5.2.7引種區
引進和馴化國內外優良的品種,建立優良農產品品種引進、選育和繁育體系。
5.2.8 休閑度假區
主要用于觀光休閑者較長時間的觀光采摘、休閑度假之用地。
休閑農業園在合理的園區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適當建設度假木屋,度假小別墅等住宿設施,延長游客在園區內停留的時間,增強休閑農業園的休閑度假功能。
5.2.9生產區
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區域,在園區其他功能區農產品供給量不能滿足游客時可開放,生產區在景觀建設、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區要粗放。
5.2.10設施栽培區
進行農作物設施栽培的區域。
5.3活動項目
5.3.1項目組織安排合理,休閑體驗主題突出,可參與性項目不低于5項。
5.3.2提供豐富多樣的糧食、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種植、采摘等休閑體驗。
5.3.3有家禽、水產養殖飼養基地,提供喂養、垂釣等休閑體驗活動項目。
5.3.4與當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結合的休閑娛樂項目及農事、節事類參與性民俗活動。
5.4餐飲設施
5.4.1休閑農莊餐飲服務點和布局,應按照游覽路線和園區實際條件加以統籌安排,凡是不靠近風景區或民俗村的農莊,均宜設置餐飲服務設施。
5.4.2餐飲建筑除供游人進餐外,造型應新穎、獨特,與鄉村自然環境協調。
5.4.3餐飲建筑設計,應內外空間互相滲透,與農莊景觀相融合,并應符合現行《飲食建筑設計規范》的規定。
5.4.4餐飲建筑的體量和煙筒高度不應破壞原有景觀和環境。
5.4.5餐廳餐位數不低于50位。
5.4.6有傳統民俗節日的特色餐飲,如月餅、年糕、元宵、粽子、臘八粥等。
5.4.7使用自產無公害農副產品比例達到80%以上,有典型農家菜、時令菜。
5.5住宿設施
5.5.1休閑農莊的住宿服務,應根據游客規模和需求,確定接待房間、床位數量及檔次比例。
5.5.2住宿服務設施設計,應符合現行《旅館建設設計規范》的規定。殘疾人使用的建筑設施,應符合《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設計規范》的規定。
5.5.3床位數不低于50張。
5.5.4 客房整潔衛生,無異味,衛生間設施齊全完好
5.5.5 客房有冷暖空調并能正常使用
5.5.6 臥具一律消毒處理并一客一換
5.6道路設施
5.6.1 休閑農莊外部可進入性強,到達農莊的道路交通狀況良好、便利。
5.6.2 內部交通通達性強,具有獨立的生產(消防)通道、觀光游覽道路等。
5.6.3有與車位需求相適應的停車場。
5.6.4道路網設計必須滿足農業生產、農產品觀光采摘、環境保護及職工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5.6.5休閑農莊內部主路路基寬度一般按5.0~7.0m進行設計,其縱坡小于8%,橫坡小于4%。
5.6.6休閑農莊內通往各功能分區的道路路基寬度一般按3.0~5.0m進行設計,其縱坡小于12%。
5.6.7休閑農莊內步游道路寬度一般按1.0~3.0進行設計,不設階梯的人行道縱坡宜小于18%。
5.7水電設施
5.7.1有符合環保標準的污水處理設施或中水設施。
5.7.2休閑農莊給水方式,有條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網給水,也可利用簡易管線自流引水,或采用機井給水。
5.7.3給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為主。排水工程必須滿足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5.7.4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生活、生產污水,必須經過處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體和洼地。
5.7.5休閑農莊的供電工程,應根據電源條件、用電負荷和供電方式,本著節約能源、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原則進行設計,做到安全適用,維護管理方便。
5.7.6休閑農莊照明宜采用分線路、分區域控制,并將照明與防止消滅農業病蟲害結合起來。
5.7.7在變電所和變壓器的周圍,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5.7.8供電線路敷設,一般不應采用架空線路。必須采用時,線路應盡量沿路布設,避開中心園區和主要景點,盡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設施。
5.8 景觀設施
5.8.1游覽、休憩、服務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體量、空間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5.8.2與地形、地貌、山石、水體、植物等其他景觀要素和自然環境統一協調;
5.8.3層數一般以一層為宜;起主題和點景作用的景觀建筑高度和層數服從景觀需要。
5.8.4亭、廊、花架、敞廳的楣子高度應考慮游人通過或賞景的要求。
5.8.5亭、廊、花架、敞廳等供游人坐憩之處,不采用粗糙飾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傷肌膚和衣物的構造。
5.8.6休閑農莊內景觀最佳地段,土壤肥沃地段,不得設置餐廳及集中的服務設施。
5.8.7景觀小品的位置、高度、體量、風格、造型、色彩要與整體環境相適應。
5.9衛生設施
5.9.1各類場所衛生達到GB9664規定的要求,餐飲場所達到GB16153規定的要求,游泳場所達到GB9667規定要求。
5.9.2公廁數量與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設施設備應達到GB/T18973-2003規定的三星級及以上旅游廁所標準。
5.9.3配備數量滿足需要的垃圾箱,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及時,日產日清,集中處理。
5.9.4食品衛生符合國家規定,配備衛生消毒設施,不使用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5.10配套服務設施
5.10.1 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規模適度,具備提供信息、咨詢、游程安排、講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設施和服務功能。
5.10.2 公共服務道識系統完善,標識標牌布設合理,規范醒目。標識牌和景物介紹牌布置合理,能烘托整體環境。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的設置應滿足GB/T10001.1-2000和GB/T10001.2-2002的要求。
5.10.3 設立旅游購物場所,布局合理,環境整潔,秩序良好。旅游商品種類豐富,地方特色突出。
5.10.4 咨詢與投訴管理制度規范,有咨詢、投拆接待人員,游客的問訊能得到及時解答。
5.10.5 建立電子商務系統平臺,具備網上查詢、預定、支付等服務功能。
5.10.6 設置郵政、銀行服務設施,布局合理,外觀易于識別,與環境協調性好。
6、 經營管理
6.1管理體制
建立職能完善、靈活高效的管理機構,解決好休閑農莊的建設和管理,以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休閑農莊的建設要實行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對施工和監理單位進行公開招標,對每一個具體項目的管理進行量化,明確職責,實行層層崗位責任制,將責任分解到具體的人員,在休閑農莊建設期間成立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相關現行的規范和標準,將質量管理貫穿到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
6.2項目管理
6.2.1工程管理
工程設施建設實行招標的形式進行,公開放標,公平競爭,擇優錄用,既保證質量,又保證投資較少。
在建設的過程中,加強監督,直至完工驗收。
6.2.2資金管理
保證有償資金的按要求償還;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制度,保障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確保項目按照批準的內容施工;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核查、政策、制度的執行情況;監督財政資金應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規定。
保證各項資金的使用的合法、合理,杜絕挪用、濫用資金情況的發生,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項目資金屬專用資金部分,必須實行專款專用,單獨核算。
6.2.3組織管理
休閑農莊的開發、建設、管理、運營須按照開發運營市場化、融資渠道多元化、經營管理現代化的總體原則,建立符合現代化企業制度要求的開發運營體制。
在農莊建設期間成立項目協調領導小組,項目協調領導小組下設專項工程指揮部。
專項工程指揮部下設計劃財務部、材料供應部、工程技術部和辦公室。
6.3人員培訓
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對農莊的決策者、組織者、經營者需進行必要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職業道德、禮儀等方面的培訓。
農莊的服務人員、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導游等盡可能安排下崗人員、轉型人員,同時向社會公開招聘,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培訓,定期崗位培訓或輪訓,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始終把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放在第一位,以適應農莊發展的需要。
7、綜合效益標準
7.1經濟效益
7.1.1休閑農莊必須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體,農業生產經營應占到整個農莊收入的50%以上。
7.1.2休閑農莊年接待人數2萬人次以上。
7.1.2休閑農莊年直接收入(指發展休閑農業所獲得的直接收益)50萬元以上。
7.2社會效益
7.2.1休閑農莊直接吸納勞動力就業30人以上。
7.2.2休閑農莊間接提供勞動力就業50人以上。
7.3生態效益
7.3.1休閑農莊綠化美化好,生態環境優良,綠色植被(含農作物)占整個農莊面積的60%以上。
7.3.2原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 莊園內無裸土、無荒地、水面無污染、園公共場所無垃圾雜物。
附錄 本規范用詞說明
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于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
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
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對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
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規定”。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