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2009年,國務院出臺過《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當前,為什么要再次就旅游業改革發展出臺專門文件?
答: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出臺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較快,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旅游市場不斷壯大,綜合拉動作用更加突出。2013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2.6億人次,國內旅游業收入2.63萬億元,與2008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13.8%和24.8%。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時期,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二是《旅游法》正式頒布實施,對旅游者、旅游規劃和促進、旅游經營、旅游安全、旅游監督管理等方面都明確了法律規范。三是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擴大消費已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旅游休閑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大,在穩增長、調結構、擴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國旅游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重規模、輕品質,重開發、輕保護等問題仍較為突出;二是政府過度參與,市場機制未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資本進入存在障礙;三是部分景區景點門票價格過高,景區的公益屬性體現不足;四是當地居民沒有合理分享旅游發展的收益,旅游的綜合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強化;五是旅游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游客消費等行為仍大量存在。
面對新形勢,制定出臺針對性強、更細更實的政策措施,對進一步激發市場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活力和潛力、促進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問:《意見》首次提出了科學旅游觀,那么科學旅游觀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答:旅游產品直接面對最終消費,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結合點。旅游業既要發揮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大的優勢,為國民經濟多做貢獻,也要落實科學發展理念,要倡導科學旅游觀。
一是在創新發展理念上提出了“三個堅持”。首先,強調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政府依法監管,避免過度參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協調互動,共同發力;其次,強調旅游業發展要與新型四化建設相結合,突出旅游業產業鏈長、融合度高、綜合帶動作用大的特點,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最后,落腳點是以人為本,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強調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確保廣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這也與中華民族自古就崇尚“天人合一”,自古就倡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旅游作為修身養性之道的理念一脈相承。
二是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提出了“三個轉變”。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推動旅游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游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
三是為更好地發揮目標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意見》不再提出旅游人次等數量指標,而是突出了旅游消費、年人均出游人次等質量性指標。
問:此次出臺的《意見》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什么實招?
答:《意見》牢牢把握旅游業是市場化水平和開放度均較高的綜合性產業這一特點,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一是提出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游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游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二是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游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三是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游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游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游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四是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五是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游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游服務標準。完善旅游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六是取消邊境旅游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游部門。
問:《意見》在拓展旅游發展空間上,提出了什么具體措施?
答: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較快,特別是國內旅游增長迅猛。因此,如何挖掘新的增長點,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成為《意見》的重點任務之一。《意見》明確提出,一是針對當前旅游消費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的趨勢,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提升體育、養生、醫療、森林、海洋、郵輪游艇等旅游產品品質和內涵。二是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把文化元素貫穿于旅游消費全過程、各環節,不斷創新文化旅游產品。四是考慮到開展研學旅行,對于增強中小學生集體和團隊意識,增進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貫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擴寬中小學生能力教育渠道、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旅游消費的重要方面,《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研學旅行。五是針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提出系列措施大力發展老年旅游,不斷開拓銀發市場。
問:近年來,我國入境旅游增速下滑,近兩年出現連續負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出境旅游增長迅猛。對此,《意見》采取了什么新的針對性措施?
答:當前,受世界經濟錯綜復雜、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影響,國際旅游市場競爭加劇,我國入境旅游發展面臨困難增多。為更好地拓展入境旅游市場,扭轉旅游服務貿易逆差不斷加大的趨勢,《意見》針對近年來我國入境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加強旅游宣傳推廣、完善出入境政策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并單獨作為一節。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完善國家旅游宣傳推廣體系,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游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游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游形象宣傳。二是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游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游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問:《意見》在政策措施上還有什么其他亮點?
答:旅游業改革發展涉及供需兩個方面。其中,保障旅游休閑時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對于更好滿足游客需求尤為重要;加大投融資、土地、人才政策支持對于扶持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意見》從帶薪休假制度、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金融支持、土地利用政策、人才培養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一是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意見》明確提出,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二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游區和旅游線路,進一步完善游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游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游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游健康發展。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游等旅游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游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有關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由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游產業基金。
四是優化土地利用政策。《意見》明確,要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游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游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占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游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游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舉辦旅游企業,修建旅游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意見》提出,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游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游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游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游志愿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游科研單位和旅游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游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此外,《意見》還就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提出了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