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 來源:中組部黨建研究網 |
近年來,深圳市堅持把人才強市戰略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戰略來抓,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四個優先”的人才發展布局,圍繞貫徹落實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這條主線,以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為核心,以優化人才創新創業和發展環境為基礎,不斷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全面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健全統籌機制,推進人才工作走上發展“快車道”。通過不斷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領導機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形成推進人才工作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運行制度。市委市政府將原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改設為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市長同時擔任“雙組長”,l7個市直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制定印發《深圳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工作規則和各成員單位工作分工的規定(試行)》,以及日常工作協調、聯絡、督辦等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規劃統籌。組織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編制印發《深圳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未來十年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并將各項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三是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目前,市級財政人才工作每年投入達20億元,其中僅實施“孔雀計劃”和“人才安居”兩項重點工程,每年新增投入就達10億元。 二、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打造特區人才工作的“新品牌”。圍繞實施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出臺競爭力、吸引力強的人才政策措施,以人才政策創新推動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一是組織實施“孔雀計劃”系列政策,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未來五年重點引進和支持50個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10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創新創業,吸引帶動100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工作。對于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分別給予80至150萬元的獎勵補貼,并提供居留和出入境、子女教育、落戶、醫療保健、保險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服務;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在創業、項目研發、成果轉化、政策配套等七個方面給予鏈條式扶持,其中最高的可給予8000萬元的配套資助。創新人才確認辦法,采取直接認定和評審相結合的方式,分別設定了海外高層次人才A、B、C三類認定標準。“孔雀計劃”引起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強烈反響和密切關注,初步形成海外人才來深創業的熱潮。二是組織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積極創造安居樂業的人才發展環境。將人才安居納入住房社會保障范圍,明確規定在啟動的安居型商品房建設中,用作人才安居住房的比例不低于60%。“十二五”期間安排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面向人才安排的比例不低于80%。同時,打破國籍、戶籍和體制內外等限制,采取實物配置和貨幣補貼等靈活多樣的保障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不同類型的人才,分別給予相應標準的安居保障,解決了人才最為關心的住房問題,創造了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城市發展環境。 三、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形成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的“好格局”。結合深圳產業發展需要和年輕城市的特點,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加強人才工作者隊伍能力素質培訓為抓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人才隊伍的高端化、年輕化和專業化發展。一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推進人才隊伍的高端化發展。截至目前,“孔雀計劃”首批已引進認定海外高層次人才61人,其中A類15人,占24.6%;B類6人,占9.8%;C類40人,占65.6%;留學回國人員55人,占90.1%,外籍人才6名,占9.9%;“孔雀計劃”引進第一批創新創業團隊6個,團隊核心成員44人均來自海外,團隊項目技術領域都屬于主導產業,技術水準高,預計未來五年申請專利可達500至600件,可開發幾十個新產品,銷售收入可超百億元。同時深化境內外和國際間高端人才合作培養,探索境內外合作辦學和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二是積極創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大力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組織舉辦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創投機構出資3000萬元成立“創賽基金”,設立中國第一家專門資助留學生的公募基金會——“深圳大運留學基金”,首批11名中外大學生受到資助。三是建立健全各級人才工作機構,加大人才工作隊伍能力素質培訓。結合部機關處室職能調整,增加和充實人才工作處的工作力量;結合開展區級機構改革,進一步充實區級人才工作機構和隊伍。 四、夯實工作基礎,打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磁力場”。圍繞人才創新創業和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的“軟環境”,提升吸引人才的“軟實力”。一是細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進各項人才政策生根落地。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組織編制高層次人才政策和服務指南,同時建立人才政策執行效能評估制度。二是積極創新人才服務模式,為人才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依托各級人事人才服務中心,開辟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設立人才聯絡專員和人才服務窗口,主動為各類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務。三是加強人才調研和理論研究,推進人才工作理念創新。組織開展前海“人才特區”重點課題調研,形成《前海人才特區建設研究報告》和《前海人才特區建設總體建設建議方案》,并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四是打造人才宣傳平臺,積極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開發建設全市人才工作專網,充分利用舉辦“世界大運會”、“國際人才交流會”、“高交會”等國際性和國家級平臺,多形式地開展人才重點政策、典型人才和企業的宣傳,進一步擴大政策影響力和人才吸引力。 五、建強人才工作載體,搭建人才創新創業的“新平臺”。一是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獲得新進展。目前,全市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總數達到5家,位列廣東省第一。重點加大人才引進保障服務、科研項目申請資助等支持力度,推動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二是國家級招才引智載體取得新效應。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達成的引智項目合作意向達1500多項,人才引進意向超過6000多人。舉辦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組織28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面向海內外人才提供8000余個中高端職位。舉辦“物博會”和“交通物流人才嘉年華”,7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提供各類需求崗位近1000個。三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科研載體建設邁開新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23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14個,其中國家級工程中心3個,省級工程中心20個。四是博士后培養扶持載體建設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加大和規范博士后工作站建設,積極探索博士后管理新模式,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申請并獲得了深圳企業博士后工作站設立、撤銷分站的管理權限。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設站單位74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達到66家。五是人才創新創業資助扶持載體建設形成新規模。完善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扶持服務平臺,目前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境外機構入駐高新區的國際科技商務平臺;設在高新區的創業投資廣場已擁有創業投資和金融服務中介機構80家,實際可利用資金達295億元;支持建設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等非營利科技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投融資、項目資金申請等系列咨詢培訓服務。 |